歲月磨滅了我許多記憶,卻磨滅不了我對故鄉、對童年的悠悠情思。
家鄉三面環山,山不很高,沉穩中顯得樸實親切。山上滿是高大的松樹,蓊鬱蒼翠,遮天蔽日。
炎熱的夏日,是我們快樂無憂的地方。玩耍累了,脫掉衣裳,躺在細軟的羊鬍子草上,望著頭頂上的“大傘”,聽著小鳥們的鳴唱,悠然而生遐想----小鳥們肯定在說著什麼,要不怎麼總聚在一起呢?要是能聽懂她們說的話,該有多好呀。
初秋雨後,陽光一晃,半陰半陽的山坡上,就會長出許許多多小草帽似的蘑菇。童年的小伙伴們就冒著荊棘劃肉、馬峰蜇人的危險,紛紛挎上籃子去採。每當發現大片的蘑菇時,我們都會歡呼起來。多的時候,一天能採六七籃子。采回來後,剝去上面的一層薄皮----松蘑很黏,上面粘著泥土和柴草;再剝去蘑菇腿上的泥土,洗淨後炒吃,滑溜溜的,又鮮又嫩,這是我兒時最好吃的炒菜。在那口糧不夠吃的年月,是它幫我們度過了許多難熬的日子;大部分曬成乾,拿去賣,又是它幫我交了許多書本費----
冬天,大雪鋪天蓋地而來。松樹像張開的一把把玉傘,又像一座座巨大的銀白色帳篷,護衛、溫暖著母親----山。在別的樹葉見了秋風而色變,匆忙隨之逃走的時候,松針刺透秋風,就已做好了迎戰冬雪的準備。
松樹山下有一條小溪,依偎在小村旁,緩緩流淌,是那樣的柔順。我童年最大的樂趣是在小溪里捉魚。站在水邊,有時干脆站在水里,彎下腰,悄悄地註視小魚兒鑽進了哪塊石頭底下,再悄悄地伸手去捂。當手指觸到魚兒的一剎那,甭提多興奮了。可哧溜一下,魚兒又從手指縫兒跑了----真遺憾。可並不失望,等水清亮了,總結經驗,再來一次----終於捉到了。然後在水邊挖一個小坑,捧上幾捧水,把摸來的一條條小魚放進去,看她們玩耍,和她們說話----當西山的影子映在水坑里,才想起天晚了,趕緊把小魚兒放回小溪里,跑回家幫媽媽燒火做飯,順便把早已濕透的鞋子烤乾。 “紙包不住火”,挨說是免不了的,可一有空兒就又偷著跑去了。
冬天,溪水不再纏綿,結成了堅硬的冰,往日隨水而蕩漾的水草與小石,在陽光下顯出哀婉的樣子,彷彿在請求太陽來解救她們。往日的小魚兒呢?不知哪裡去了。我們就“打冰出溜”----往前快跑幾步,然後步子一停,就滑出老遠。那感覺,就跟想像中的坐飛機似的。有時突然鬧個後坐,屁股摔得生疼,呲牙咧嘴地爬起來,用手揉揉,又玩上了----
童年早已逝去,可每逢假期,每有餘暇,都要去故鄉的山上坐一坐,去水邊走一走,默讀那青山綠水、童年足跡。啊,是她們給了我堅毅與勇敢,是她們給了我靈秀與溫柔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