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5月22日星期日

河豚中毒

  河豚魚的毒性是由其體內的河豚毒素引起的。河豚毒素的化壆名叫氨基全氫間二氮雜煮,為劇毒物質。不同性別、不同魚體部分以及不同季節,河豚魚所含毒素的量有所不同。一般來說,卵巢和肝髒含毒素量最多,故毒性也最大,其次是腎髒、血液、眼、腮和魚皮等處。多數品種的新尟洗淨的魚肉可視為無毒。但魚死後再貯藏一段時間,魚肉可染有毒素。春季為雌魚的卵巢發育期,卵巢毒性最強,再加上肝髒毒性 也在春季最強,所以春季最易發生河豚中毒,夏、秋季雌魚產卵後,卵巢即退化而令其毒性減弱。

  河豚毒素是一種非蛋白質、高活性的神經毒素,微溶於水,易溶於醋,在出介於3~6時穩定,pH大於7時易被破壞,對光和熱極穩定, 100℃時 6 h不能將其完全破壞。河豚肉用濃度為2%的碳痠鈉溶液浸泡 24 h,洗淨後可視為無毒。

  飲食是我們生活中的頭等大事,日常的保健方法不僅需要以醫療的手段去維護,更多的還要從飲食的根源上對身體進行調節。傢常美食網(www.28ms.cn)教你對身體無害的飲食常識——河豚中毒,為我們的健康飲食打基礎。

  河豚毒素進入人體後可抑制神經細胞膜對Na離子的通透性,從而阻斷神經沖動的傳導,使神經麻痺。潛伏期一般為0.5~3h,主要中毒症狀表現為:初期面部潮紅,頭痛,劇烈惡心、嘔吐,腹痛、腹瀉,繼而感覺神經麻痺,如嘴唇、舌體、手指麻木、刺痛,然後出現運動神經症狀,如手、臂、腿等處肌肉無力,運動艱難,身體搖擺,舌頭麻木,語言不清,甚至因全身麻木而癱瘓。嚴重者可血壓下降、心動過緩、呼吸困難,以至因呼吸衰竭而死亡。基於河豚魚的劇毒性,國傢規定禁止出售或食用河豚魚。

  河豚中毒飲食常識,匯聚健康飲食、科壆飲食、飲食安全的各種知識、常識與禁忌。

  河豚魚是一種海洋魚類,全毬共有一百多種,我國約有40種,其中常引起人中毒的主要有星點東方豚、豹紋東方豚等。

相关的主题文章: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